在研究生教育中,导师与员工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,更是一种深入的情感交流和学术传承。构建“亦师亦友,和谐共生”的导学关系,对于研究生的学术成长和人格塑造具有深远影响。5月20日至5月30日学院分组开展了研究生导师培训,对如何构建“亦师亦友,和谐共生”的导学关系进行了讨论,旨在帮助导师们更好地与员工们相处。
史劲松教授组认为导师需要深入了解每个员工的学术背景、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,关注员工的全面发展,不仅关注学术成果,还应该关注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。孙建松教授组表示导师应尊重员工的人格和个性差异,理解员工的成长需求和学习困难,在传授知识的同时,应成为员工的引路人和指导者,帮助员工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和困惑。王文龙教授组提出需要对员工的努力和成果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,增强员工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。与员工共同制定学术目标和个人成长目标,形成共同的愿景和追求。吴静教授组提出,导师与员工之间要以科研为纽带,在学术研究中,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建议,帮助员工解决遇到的问题;不要让员工参与与科研无关的事情。另外还要与员工建立良好的情感联系,关注员工的生活和成长,让员工感受到导师的关心和支持。
构建“亦师亦友,和谐共生”的导学关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,需要导师和员工共同努力。通过本次讨论,我们希望能够帮助研究生导师更好地理解“亦师亦友”的导学理念,掌握构建和谐导学关系的策略和方法。同时,我们也期待在未来的研究生教育中,能够涌现出更多优秀的导师和员工,共同推动学术事业的繁荣发展。

分组讨论现场